關于“全職兒女”,終于有良心專家說實話了
虛假的啃老——在家躺平添一雙碗筷;
真正的啃老——去大城市打拼買房買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頂級的啃老——結婚生子,一家三口住父母家。
自從統(tǒng)計局發(fā)布青年失業(yè)率超20%之后,關于就業(yè)問題大家都諱莫如深,因為稍不注意,就會被扣上一個不懷好意的帽子,說你故意唱衰經濟不安好心。
即便有一些所謂的專家站出來,那也頂多是隔靴搔癢,或者干脆說一些完全不著邊際的話。
這些奇葩言論聽多了,真的容易懷疑人生。
不過最近情況似乎有所變化了。
今天一名專家說的話突然上了熱搜:不是所有人都有條件選擇暫緩就業(yè)。
這位方姓專家認為,在就業(yè)相對嚴峻的當下,有的青年會選擇“慢就業(yè)”或者暫緩就業(yè),甚至選擇先gap一年,然后再去考公、考編、考研。
但是應當注意的是, 至少是中產及以上家庭出身的青年才有選擇的余地 ,家庭條件較差,或者普通小鎮(zhèn)青年根本沒有“躺平”的空間。
比如一些農村出身的青年,他們可能連讀大學的錢都是湊的,可能一畢業(yè)就背負了債務,你說他們如何能去“躺平”和“啃老”呢?
個人認為在當前環(huán)境下,這位專家著實稱得上是良心發(fā)言了。
他既沒有避諱就業(yè)問題,也沒有建議大家付費上班,而是很用心地呼吁大眾去關注那些沉默的大多數(shù),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工作養(yǎng)活自己的弱勢群體。
人性有一個弱點就是盲從。
比如這段時間很火的“全職兒女”,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可以看到有很多人都在討論這件事。
有網(wǎng)友說:家里面每月請保姆、阿姨需要支付五、六千元。
而自己當全職兒女,為家人服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各給一千塊,一個月拿四千塊,還包吃住,比在外面上班強;對于父母而言也開心,不用請保姆、阿姨,還可以節(jié)省一點費用。
與其在社會做邊角料,不如回家做父母的寶。
當“全職兒女”這個概念火了之后, 很多年輕人都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找共鳴,甚至異想天開地也想跟著潮流當所謂的全職兒女。
有些人甚至還把當“全職兒女”作為一種炫耀的資本。
但是實際上呢?
國內90%以上的家庭是請不起保姆的!98%的“小鎮(zhèn)青年”更沒有資格去當“全職兒女”!
所以老叔想告訴大家的是: 可以“躺平”,切勿“擺爛”。
而且一定要記住,當前主流概念中所謂的 “躺平”,其實也只是假象,焦慮才是人生常態(tài)。
外賣員有外賣員的焦慮,滴滴司機有滴滴司機的焦慮,王健林有王健林的焦慮,馬云有馬云的焦慮……
試問, 誰不焦慮?誰不煩惱呢?
記住,生活本就已經很難, 千萬不要讓煩躁和焦慮,毀了你本就不多的熱情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