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華山(MountHua)古稱“西岳”,雅稱“太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于華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省會西安以東120千米處。
3、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
4、華山是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地質(zhì)公園。
5、華山是中華民族的圣山。
6、中華之“華”,源于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
7、這一成果首先被孫中山所引用,創(chuàng)立“中華民國”。
8、據(jù)清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和歷代專家學者考證:華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華山之周”,名其國土曰華,其后人跡所至,遍及九州,華之名始廣。
9、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為“第四洞天”,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華山君神。
10、共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zhèn)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11、2011年,華山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2017年6月29日,華山榮膺“2017中國最受歡迎旅游景區(qū)”殊榮。
12、華山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觀日處位于華山東峰(亦稱朝陽峰),朝陽臺為最佳地點。
13、“中國黃河50景”之一。
14、擴展資料華山的主要景點西岳廟西岳廟始建于漢代,為歷代帝王祭祀華山之神的要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5、西岳廟建筑相當宏偉。
16、五鳳樓建于高臺上,高達20多米,登樓望華山,五峰歷歷在目。
17、正殿灝靈殿建筑為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坐落于寬廣的“凸”字型月臺之上,面寬7間,進深5間,周圍有回廊,氣勢宏偉,歷代帝王祭祀華山多住于此。
18、2、金鎖關金鎖關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樓般石拱門,是經(jīng)五云峰通往東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鎖關后則無路可通。
19、金鎖關北接五云峰,南控華山主峰,東西兩側壑深千丈,關前僅有一米完的臺階石徑。
20、環(huán)周古松蒼翠,奇石林立,常有祥云環(huán)繞,風光非常迤麗。
21、站關前,北可觀錦雞守玉函奇石,西能望老虎口景觀。
22、關內(nèi)關外登山路兩側鐵索上情侶鎖、平安鎖,重重疊疊,紅繩彩線迎風搖曳,不失為關前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23、3、蒼龍嶺蒼龍嶺是華山著名險道之一,其位于救苦臺南、五云峰下,以其蒼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懸龍般的地勢而得名。
24、其如履薄刃,絕壑千尺的地勢使得很多游客膽戰(zhàn)心驚。
25、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韓愈大哭投書求助的故事并引發(fā)了大量的相關典故和考證,而該處也因此留下了“韓退之投書處”的文化遺產(chǎn)。
26、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華山華山(MountHua)古稱“西岳”,雅稱“太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于華山。
27、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省會西安以東120千米處。
28、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
29、華山是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地質(zhì)公園。
30、華山是中華民族的圣山。
31、中華之“華”,源于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
32、這一成果首先被孫中山所引用,創(chuàng)立“中華民國”。
33、據(jù)清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和歷代專家學者考證:華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華山之周”,名其國土曰華,其后人跡所至,遍及九州,華之名始廣。
34、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為“第四洞天”,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華山君神。
35、共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zhèn)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36、2011年,華山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2017年6月29日,華山榮膺“2017中國最受歡迎旅游景區(qū)”殊榮。
37、華山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觀日處位于華山東峰(亦稱朝陽峰),朝陽臺為最佳地點。
38、“中國黃河50景”之一。
39、?擴展資料華山的主要景點西岳廟西岳廟始建于漢代,為歷代帝王祭祀華山之神的要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0、西岳廟建筑相當宏偉。
41、五鳳樓建于高臺上,高達20多米,登樓望華山,五峰歷歷在目。
42、正殿灝靈殿建筑為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坐落于寬廣的“凸”字型月臺之上,面寬7間,進深5間,周圍有回廊,氣勢宏偉,歷代帝王祭祀華山多住于此。
43、2、金鎖關金鎖關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樓般石拱門,是經(jīng)五云峰通往東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鎖關后則無路可通。
44、金鎖關北接五云峰,南控華山主峰,東西兩側壑深千丈,關前僅有一米完的臺階石徑。
45、環(huán)周古松蒼翠,奇石林立,常有祥云環(huán)繞,風光非常迤麗。
46、站關前,北可觀錦雞守玉函奇石,西能望老虎口景觀。
47、關內(nèi)關外登山路兩側鐵索上情侶鎖、平安鎖,重重疊疊,紅繩彩線迎風搖曳,不失為關前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48、3、蒼龍嶺蒼龍嶺是華山著名險道之一,其位于救苦臺南、五云峰下,以其蒼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懸龍般的地勢而得名。
49、其如履薄刃,絕壑千尺的地勢使得很多游客膽戰(zhàn)心驚。
50、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韓愈大哭投書求助的故事并引發(fā)了大量的相關典故和考證,而該處也因此留下了“韓退之投書處”的文化遺產(chǎn)。
51、華山(MountHua)古稱“西岳”,雅稱“太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于華山。
52、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省會西安以東120千米處。
53、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
54、華山是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地質(zhì)公園。
55、華山是中華民族的圣山。
56、中華之“華”,源于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
57、這一成果首先被孫中山所引用,創(chuàng)立“中華民國”。
58、據(jù)清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和歷代專家學者考證:華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華山之周”,名其國土曰華,其后人跡所至,遍及九州,華之名始廣。
59、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為“第四洞天”,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華山君神。
60、共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zhèn)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61、2011年,華山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2017年6月29日,華山榮膺“2017中國最受歡迎旅游景區(qū)”殊榮。
62、華山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觀日處位于華山東峰(亦稱朝陽峰),朝陽臺為最佳地點。
63、“中國黃河50景”之一。
64、擴展資料華山的主要景點西岳廟西岳廟始建于漢代,為歷代帝王祭祀華山之神的要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5、西岳廟建筑相當宏偉。
66、五鳳樓建于高臺上,高達20多米,登樓望華山,五峰歷歷在目。
67、正殿灝靈殿建筑為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坐落于寬廣的“凸”字型月臺之上,面寬7間,進深5間,周圍有回廊,氣勢宏偉,歷代帝王祭祀華山多住于此。
68、2、金鎖關金鎖關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樓般石拱門,是經(jīng)五云峰通往東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鎖關后則無路可通。
69、金鎖關北接五云峰,南控華山主峰,東西兩側壑深千丈,關前僅有一米完的臺階石徑。
70、環(huán)周古松蒼翠,奇石林立,常有祥云環(huán)繞,風光非常迤麗。
71、站關前,北可觀錦雞守玉函奇石,西能望老虎口景觀。
72、關內(nèi)關外登山路兩側鐵索上情侶鎖、平安鎖,重重疊疊,紅繩彩線迎風搖曳,不失為關前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73、3、蒼龍嶺蒼龍嶺是華山著名險道之一,其位于救苦臺南、五云峰下,以其蒼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懸龍般的地勢而得名。
74、其如履薄刃,絕壑千尺的地勢使得很多游客膽戰(zhàn)心驚。
75、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韓愈大哭投書求助的故事并引發(fā)了大量的相關典故和考證,而該處也因此留下了“韓退之投書處”的文化遺產(chǎn)。
76、 華山,古稱“西岳”,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陜西省華陰市境內(nèi),距西安120公里,秦、晉、豫黃河金三角交匯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大西北進出中原之門戶,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77、華山系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成,其歷史衍化可追溯至27億年:《山海經(jīng)》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
78、”華山之險居五岳之首,有“華山自古一條路”的說法。
79、 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三:南峰“落雁”,為太華極頂,海拔2160.5米;又有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勢飛白云外影倒黃河里”,人稱“天外三峰”。
80、云臺、玉女二峰相輔于側,36小峰羅列于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文人謂之西 京王氣之所系。
81、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鳴泉、飛瀑、古跡遍布,著名景點多達210余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上天梯、蒼龍嶺等。
82、華岳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
83、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的“云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
84、 華山系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據(jù)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皆藉華山而得名。
85、早在《尚書》里就有華山的記載。
86、《史記》中也載有黃帝、堯、舜都曾到華山巡游。
87、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十數(shù)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過大規(guī)模祭祀活動。
88、自漢楊寶、楊震到明清馮從吾、顧炎武等不少學者,曾隱 居華山諸峪,開館授徒,一時蔚然成風。
89、 華山又是道教勝地,為“第四洞天”,山上現(xiàn)存七十二個半懸洞,道觀20余座。
90、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zhèn)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91、自周末始,即有道家于云臺觀布道,金元時華山已成為全真派發(fā)祥道場。
92、在歷代高道中,尤以陳摶、華山棧道、郝大通、賀元希最為著名。
93、秦漢以來,和道教與華山有關的神話傳說廣為流傳。
94、現(xiàn)存200余篇,其中以“巨靈劈山”、“劈山救母”、“吹蕭引鳳”影響深廣。
95、隋唐以來,以李白、杜甫為代表的騷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游記不下1200余篇,摩巖石刻多達千余處。
96、華山也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
97、華山觀日處位于華山東峰(亦稱朝陽峰),朝陽臺為最佳地點。
98、這里四面如削。
99、清晨, 東望群山,只見日吐萬絲,霞光普照,山嶺、松林無不染上金黃的色彩,大地同時七色交織,五彩繽紛。
100、游客也可感受到華山觀日處的無限美景。
101、 華山索道(全長1550米)已于1996年建成,已正式開通。
102、索道從山腳沿當年“智取華山”的小道上空飛架,直達北峰,落差近800米,蔚為壯觀。
103、這使不同年齡、不同體質(zhì)的中外的游客都能領略到華山之美。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