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以前,以“王”稱天子,秦統(tǒng)六國后,方稱“皇”。
2、周朝天子以姬姓為主,例如熟悉的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f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王”以下才為“公”“侯”“伯”“子”“男”,均為諸侯。
4、各諸侯封號,由天子冊封,可以為有血緣關系的人,也可以有功之臣。
5、獲得封號的諸侯,一般均會獲得相應的封地,即為我們了解的秦、齊、魯?shù)葒?/p>
6、 在各類史書中,各國諸侯以“公”稱呼為多。
7、主要是由于“公”可以作為爵位,也可以作為尊稱。
8、在諸侯國內(nèi),國君無論爵位如何都可能被尊稱為公。
9、但當諸侯互會、朝野相見或各類正式公文時,必須各稱自己封號。
10、 由于封號由周天子冊封,故一般人不能稱“王”。
11、到了后期,也有諸侯自封為“王”,與周王室分庭抗禮的另算,譬如楚莊王等。
12、但對封號的順序是不變的,在任何的史書、銘記上均如此,先后為“王”“公”“侯”“伯”“子”“男”。
13、 故小說中“被魯國公封為魯殤王”是不正確的,諸侯尚不能稱“王”,更不能將其他人提升為“王”。
14、 魯國歷史上僅有“魯煬公”與“魯殤王”字形相近,但由周天子冊封,名姬熙。
15、后世也有個“魯殤公”,但是西晉時期,名賈黎民,其父為賈充,為晉太尉、太子太保、錄尚書事。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看了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