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環(huán)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李雪琪】一場“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展覽在香港創(chuàng)造全城熱話之際,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17日宣布,博物館從去年7月3日開幕至今已有100萬人次到訪。
當天,來自上海的姚女士成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第100萬名訪客,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贈予她“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圖錄,內(nèi)有為本次展覽借出珍藏的演員林青霞與劉嘉玲,以及企業(yè)家何超瓊的親筆簽名。
開館不足一年已記錄100萬人次到訪,這個數(shù)字對香港故宮博物館來說,其實并不令人驚訝。這座博物館早在籌劃階段,就已經(jīng)吸引了全球目光。落成之后,它更是憑借著凝聚中國古典之美的外形,以及珍貴豐富而又不乏趣味的展品,不僅引起香港市民的好奇與關(guān)注,也成為境外游客到訪香港必定要去參觀的一大地標。
《環(huán)球時報》記者在去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館之初就曾多次參觀。當時的開幕展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共同策展,以輪換方式展示914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就有166件。這也是故宮博物院自1925年創(chuàng)立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藏品出境外借,其中不少藏品是首次赴香港展出——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北宋摹本)、唐代虞世南《行書摹蘭亭序帖》、北宋米芾《行書研山銘卷》等“國寶”級展品都給記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讓人印象更為深刻的是當時的一票難求。因為很多珍貴書畫的展期只有一個月,每次一到放票之時,就有許多市民在網(wǎng)站蹲守等待,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溢于言表。
雖然在故宮文化博物館落成之前,香港已有多座博物館,但無一像故宮這樣受到市民的追捧。珍貴的展品之中,不僅透露著中央對香港市民的殷殷關(guān)懷,也蘊含著中央將香港打造成為中外文化藝術(shù)交流中心的決心和信心。香港一直以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mào)易中心的形象佇立在世界舞臺上,過去卻經(jīng)常被批評為“文化沙漠”。但隨著近年來中央的大力支持,以及香港特區(qū)政府的著力推動,香港的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可謂蒸蒸日上。戲曲中心、M+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相繼開幕,西九龍文化區(qū)漸漸成為市民與游客享受文化生活、豐富精神世界的好去處,“沙漠”在消融,而“文化綠洲”一步一步邁向壯大與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