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3年大家有的多久沒看過演唱會了,如今市場全面放開,演唱會表現(xiàn)幾乎是一飛沖天,部分演唱會票價炒高10倍依然是一票難求,面對著秒空的演唱會門票,很多人都在問為什么后疫情時代演唱會會火成這樣?我們到底該怎么分析演唱會市場的表現(xiàn)呢?
一、票價炒高10倍仍一票難求的演唱會
據(jù)鈦媒體的報道,今年演出市場有多火熱?薛之謙演唱會加場秒售罄,五月天北京演唱會開售5秒之內(nèi),6場近30萬張門票全部售罄......從今年春天開始,遍地都是演唱會。截止2023年5月30日,從售票平臺可查詢到的個人演唱會已達840場。中演協(xié)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演唱會、音樂節(jié)售出票量超過110萬張,是票房收入最高的演出類型。演出市場正在強勁復蘇。
(資料圖片)
演唱會門票雖然秒售罄,但也有不少網(wǎng)友表示“票價好貴”。據(jù)鈦媒體·鈦度圖聞統(tǒng)計,在已官宣的840場個人演唱會中,最高門票售價達2580元,相比前幾年,其實如此高的票價也屢見不鮮。
積壓了三年的演唱會需求在今年集中釋放,在各個社交平臺中都獲得了非常高的熱度。在小紅書上,近90天中,與“演唱會”有關的筆記數(shù)量從1000多增長到最高7000多,增長了6倍多;與之熱度類似的還有抖音短視頻平臺,近90天中,與“演唱會”有關的視頻發(fā)布數(shù)量同樣增長了6倍多。
除此之外,不少與“演唱會”相關的話題也都火上熱搜,比如明星官宣演唱會、開票信息、黃牛炒票。近90天中,熱度最高的10大熱搜話題中,最高霸榜話題時間長達10個小時之久,熱度值最高達到400多萬。
二、為啥后疫情時代演唱會火成這樣?
近來,演唱會門票炒高10倍卻仍一票難求的情況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與此相對應的,演唱會的紅火程度令人矚目。這在后疫情時代中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該怎么分析這件事呢?
首先,演唱會市場面對的是爆發(fā)式的反彈行情。過去3年,受到疫情影響,人們的出行被限制,文化娛樂活動也被迫取消,大量的文化娛樂需求被壓抑了3年之久。如今,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各行各業(yè)也逐漸恢復了正常運營,文化娛樂市場也隨之復蘇,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參與其中。尤其是演唱會市場,由于其獨特的現(xiàn)場體驗和明星效應,成為了疫情后消費者們最熱衷的文化娛樂活動之一,人們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得到了釋放,這也引發(fā)了報復性反彈。許多人都想要趕緊去看演唱會,滿足自己的文化娛樂需求,演唱會門票緊張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其次,市場雖然演唱會眾多但需求更旺。盡管有大量的演唱會出現(xiàn),但是隨著人們文化娛樂需求的集中釋放,市場供需矛盾還是比較明顯的。尤其是像周杰倫、五月天、許嵩這樣的大牌明星的演唱會,由于其強大的號召力和市場影響力,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購票觀看,但是演唱會的場次和座位數(shù)卻是有限的,這就導致了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這也為相應場地和演出方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定價空間,票價炒高也就成為了必然的結果。一些演唱會門票價格不斷上漲也就非常正常,但是高漲的票價并沒有分散需求,反而使得演唱會一票難得,供需矛盾愈加激烈。
第三,黃牛的炒作也加劇了演唱會門票的緊張。在演唱會市場上,不僅僅是消費者的需求量增大,也有大量的黃牛加入其中,他們看到了市場供不應求的機會,開始倒賣演唱會門票,從而加劇了演唱會門票的緊張程度。這些黃牛們在市場上大量收購門票,然后再加價售出,其價格往往是原價的數(shù)倍之多,導致了市場價格的不合理上漲。雖然一些演唱會主辦方采取了一些措施打擊黃牛,但是黃牛市場依然非?;钴S,成為了演唱會市場中最不和諧的因素。
第四,從長期發(fā)展來看,演唱會的紅火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但是,要想讓演唱會市場更加健康的發(fā)展,需要更加規(guī)范的市場秩序。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黃牛的打擊力度,遏制非市場力量的炒作行為,讓門票的價格回歸到正常的水平。同時,演唱會的舉辦方也應該更加注重市場的需求和供給關系,合理安排演唱會的數(shù)量和規(guī)模,避免供不應求的情況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