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兩岸關系緊張,全世界都聚焦,罷昶團體“清林散昶”發(fā)起人高毓安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處理兩岸緊張的關系,一舉一動都要審慎思考,不能過激或躁進,但可看到民主進步黨2024參選人賴清德,是沒有能力與誠意的,賴若想處理,應先為過去自稱“務實‘臺獨’工作者”道歉,才有資格談新的立場。
高毓安,出生于彰化縣,曾就讀過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fā)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歷任國民黨“立院”黨團助理、海馬回公關執(zhí)行長、潮網科技輿情分析師等,2021年領銜發(fā)動罷免無黨籍“立委”林昶佐運動,去年以無黨籍身分參選過臺北市第三選區(qū)(松山、信義)議員。
高毓安表示,中美兩強爭霸下,臺灣一定也避不開要與大陸互動,賴清德近期積極表達想與對岸談和平,但民進黨卻又說過若國民黨派任何代表去海峽論壇,就是“叛國”,足以顯示民進黨與賴清德是沒有任何能力與誠意,去解決兩岸冰凍且沖突的關系。若無法妥適處理,是要如何帶領臺灣走向國際?民眾對民進黨執(zhí)政當局都打上很大的問號,因他們一直無法解決此議題。
高毓安說,臺灣的確在“國防”上需要建置,不過也要非常謹慎與小心去取舍,兩岸關系日益緊張,面對沖突的壓力非常大,一舉一動都要審慎思考,若太過莽撞與躁進,或呈現(xiàn)過于激烈的行為,都容易造成誤判,包括過于主張武力、或過于和統(tǒng),這些都需要謹慎再謹慎,絕對不能像林昶佐只會流于“抗中保臺”的口水口號。
高毓安對中評社說,賴清德現(xiàn)在發(fā)起“民主大聯(lián)盟”,就是想吸引中間選民的選票,在對兩岸立場等用字遣詞及路線、戰(zhàn)略上,都正在調整,但賴清德至少要為過去表態(tài)說是“務實‘臺獨’工作者”等幾句話,必須誠懇道歉,先做到這些事,才有資格談新的立場。
高毓安直言,“民主大聯(lián)盟”其實只是賴清德對抗黨內其他派系所發(fā)出的挑戰(zhàn),并非真心為了找民主共好、有共同價值的伙伴,是為打擊非新潮流系、非賴系。
最后,高毓安強調,國民黨2024參選人侯友宜雖在處理兩岸、國際能力方面,給臺灣人的印象沒那么鮮明,但侯友宜不會只是一個人,侯有團隊、有國民黨、有藍營支持者,都站在同一陣線。依照過去經驗,國民黨是最能處理兩岸的執(zhí)政團隊,相信會是侯最大的助力與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