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訊有許許多多名目,如:特寫、專訪、側(cè)記、札記、巡禮、速寫、集納、散記、記者來信、新聞小故事等等。
2、人物通訊作為其中最主要的一種新聞載體尤其引人注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 [編輯本段]含義 人物通訊是以人物為報道對象,反映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思想、言行、事跡,在一個主題貫穿下容納著相當豐富的材料,著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來感染、教育讀者的一種通訊 人物通訊是報刊、廣播、電視上最為常見的通訊形式之一,是一種重要的應用文體,也是實用文寫作學科研究的重要文體之一。
4、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動為新聞,重在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zhì)、性格和精神面貌,通過個別顯示一般,通過平凡突出偉大,達到揭示時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讀者的目的。
5、寫人之所以重要,就因為人是有思想的。
6、采寫人物通訊就是為了通過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 貌去教育人、感染人。
7、光寫事跡,不寫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寫了思想,人才有了靈魂、生命 ,才能有感染他人的力量。
8、人物通訊有兩個方面,可以稱為“兩條線”,一條是“過程線”, 一條是“思想線”。
9、“過程線”是人物生活的經(jīng)歷或事件發(fā)展的過程,它是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 “思想線”則是作者根據(jù)人物事跡所提煉出的主題—中心思想,它貫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跡中, 反映著事物的本質(zhì)意義。
10、有的記者在采寫人物的先進事跡時,常常被事情的過程牽著鼻子走, 擺脫不了“過程線”的圈繞,多半是將好思想、好品德、好人好事平鋪直敘地照實寫出來,沒有把這些材料提高一步來認識,只是羅列現(xiàn)象、堆砌材料、就事論事,這就很難表現(xiàn)出人物的 精神世界來。
11、著名記者郭梅尼說得好:“中國有句古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
12、報道先進人物,借用這句話來說:事例不在多,有‘神’則靈。
13、這里說的‘神’是指先進人物的精神面貌、先進思想。
14、” [編輯本段]類型 人物通訊中的人物當然要具有新聞性。
15、從實際報道的情況看,這些能夠進入通訊中充當主角的人,大致上有這樣幾種類型: 第一種,各行各業(yè)的英雄模范人物。
16、 如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張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麗等,都是由人物通訊向全社會推出的楷模。
17、這樣的人物通訊,社會影響最為廣泛、深遠。
18、 第二種,人們普遍關心的社會名流。
19、 如著名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愛國人士、運動員、演員等。
20、這樣的通訊在報刊上常占有相當多的數(shù)量,有些報刊甚至可以通過報道這樣的人物來吸引讀者,提高報刊的發(fā)行量。
21、 第三種,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體現(xiàn)了某種人生價值,或者為人民做出貢獻的普通人。
22、這是近年人物通訊題材發(fā)展的一個新趨向。
23、 第四種,某些對社會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們某種道理。
24、 根據(jù)基本結(jié)構形態(tài)的不同,人物通訊有這樣三種類型: 1.傳記式 其特征是較完整地寫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跡,篇幅較長,內(nèi)容豐富。
25、 2.特寫式 側(cè)重于寫人物的一時一事,或某一側(cè)面。
26、雖然比一般的特寫涉及范圍大得多,但屬于集中于一事、一個側(cè)面的寫法。
27、真正寫一時一事的人物通訊,現(xiàn)在也很常見。
28、 3.群像式 特點是報道對象不止一個,而是一個集體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時空范圍內(nèi)的幾個同類人。
29、 [編輯本段]寫作 (一)請誰來當“新聞人物” 選擇人物,要注意如下標準: 能體現(xiàn)時代精神,反映社會面貌; 有能構成新聞的較充分的事跡; 生命形態(tài)和生活軌跡有一定的獨特之處; 人物有鮮明的個性,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0、 可以反映某道理,事實的人物。
31、 (二)現(xiàn)人物的常用手法 1.注意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特異點 2.在矛盾沖突中寫人 3.借他人之口刻劃人 4.借景寫人 5. 通過事實塑造人物。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