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郭思琦圖/受訪者供圖
他是廣州市首例非親緣造血干細胞(及淋巴細胞)二次成功捐獻者,兩次捐獻為同一位生命垂危的白血病患者帶來生的希望;他是熱心公益的志愿者,十余年間,陪護探訪超500位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開展獻血捐髓宣傳講座400余場,在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無償獻血捐髓的事業(yè)中。他就是廣東省藍焰消防職業(yè)培訓學院主任講師、廣州市紅十字會藍焰應急輔助志愿服務(wù)隊隊長翁耀佳。
近日,2023年第一季度“廣東好人”名單出爐,翁耀佳成功入選。他坦言,這是一份肯定,未來將繼續(xù)身體力行,走進社區(qū)、高校開展獻血捐髓的公益宣傳,為白血病、地中海貧血等血液病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生命垂危的患者重燃“生命之光”
翁耀佳出生于1980年,最早接觸造血干細胞捐獻是在2006年。“那一年中華骨髓庫廣東省分庫成立,當時在醫(yī)院搞活動,我作為志愿者參加了成立儀式?!蔽桃鸦貞?,當時他與眾多志愿者一起進行了血樣采集。2011年,他突然收到了來自中華骨髓庫的通知,說自己的骨髓與人配對成功,希望可以進行捐獻。
據(jù)了解,在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群中,骨髓相匹配的概率僅為萬分之一,而在非血緣關(guān)系中尋找到匹配者的幾率更是微乎其微,這對于生命垂危的患者來說就是“重生”的希望。得知消息后,翁耀佳同意了捐獻?!捌鋵嵁敃r我也很迷茫,感覺比高考還緊張,很想找個有捐獻經(jīng)驗的人好好聊聊?!睘槊饧胰藫?,對捐贈不甚了解的翁耀佳只能自己查找資料,詢問醫(yī)生好友,給自己做功課。
2011年11月,翁耀佳住進了醫(yī)院,從體檢、打針到最后的捐獻,他沒有絲毫猶豫?!凹热贿x擇了,就要說到做到?!蔽桃颜f,整個捐獻過程中身體只出現(xiàn)了類似于感冒發(fā)燒時的癥狀,骨頭會有一些酸疼,但并不像傳說中的那么恐怖,捐贈后感覺有些疲憊,但休息幾天就好了。由于捐獻的有關(guān)規(guī)定,他并不知道到底幫助了誰,只是默默地把生命的火種送給了別人。2012年12月23日,因為此前的受捐贈者康復過程不理想,需要額外的淋巴細胞增加抵抗力,翁耀佳又進行了第二次捐獻?!澳軌蛘嬲纫粋€人,救一個家庭,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碑?shù)弥颊呖祻蜁r,翁耀佳欣慰地說道。
十年如一日投身志愿服務(wù)
“人面對未知的事情難免會充滿恐懼與迷茫,我希望給予更多捐獻者力量?!蔽桃烟寡?,在捐獻后,他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探望陪護即將捐獻的人,讓他們不再有自己當初捐獻時的心理壓力,能夠踏實安心捐獻。翁耀佳經(jīng)常利用中午休息和下班的時間探望住院注射動員劑的捐獻者,與他們分享自己當時的感受和經(jīng)歷,舒緩捐獻者的緊張情緒。除了自己積極行動外,翁耀佳也會發(fā)動志愿服務(wù)隊內(nèi)的隊員一起行動。十余年間,翁耀佳先后陪護探訪了超過500位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而組織其服務(wù)隊隊員進行探訪陪護的次數(shù)更多達上千次。在他的感染下,越來越多受到熏陶的成功捐獻者,也毅然加入到陪護探訪的隊員中,繼續(xù)以自己的熱情感染著后來者。
為減少社會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誤解,翁耀佳還積極組織一部分成功捐獻者走進高校、社區(qū)、企業(yè)等現(xiàn)身宣傳,耐心地向每一位到場咨詢的市民、學生解答有關(guān)造血干細胞捐獻的一些問題,打消群眾的疑慮。在線上,翁耀佳更是為即將捐獻的準捐獻者和希望了解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網(wǎng)友建立了一個分享交流捐獻經(jīng)驗的網(wǎng)絡(luò)平臺。同時,通過社交媒體開展造血干細胞的宣傳和科普。翁耀佳告訴記者,隨著線上互動越來越活躍,甚至還出現(xiàn)了不少白血病、地中海貧血等血液病的患者慕名前來咨詢。對此,翁耀佳熱心為其解答和指引。盡管由于骨髓捐獻中的雙盲規(guī)定所限,翁耀佳不能透露有關(guān)捐獻者的個人情況,但對于患者在骨髓捐獻志愿者方面存在的相關(guān)疑問,翁耀佳均積極給出了有價值的建議,為血液病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wù)。
從骨髓捐贈者到獻血捐髓的科普者和宣傳者,十余年間,翁耀佳一直奔走在志愿服務(wù)的路上。他期待,未來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加入獻血捐髓的事業(yè)中,為垂?;颊咧厝肌吧狻?。(更多新聞資訊,請關(guān)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責編 | 李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