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屈原(前340年-前278年,生卒年尚有爭論,約生于前353年~前335年,逝于前283年~前269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國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2、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相關(guān)資料圖)
3、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nèi)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源頭之一。
4、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因當年為屈原逝世2230周年,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5、 屈原本為楚國重臣,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
6、同時主持外交事務(wù)。
7、主張楚國與齊國聯(lián)合,共同抗衡秦國。
8、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9、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
10、懷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
11、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
12、后來曾經(jīng)被召返。
13、懷王三十年,楚懷王不聽屈原勸阻,執(zhí)意入秦,被扣留,后來客死秦國。
14、楚頃襄王即位后昏庸無道,聽信令尹子蘭的讒言,再次驅(qū)逐屈原。
15、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帶。
16、 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
17、傳說當?shù)匕傩胀断卖兆游刽~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后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
18、以后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19、據(jù)聞一多考證在屈原投江之前,吳越一帶已有端午節(jié)存在,但從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中國社會主流所公認的一直是端午節(jié)祭祀屈原。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