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夢
研究背景:
我們的銀河系是進入太空的第一個邊界。
對于所有這些恒星和行星來說,這似乎是陳詞濫調,但科學家發(fā)現(xiàn)的越多,銀河系就會變得越奇妙。有暗物質風暴、奇怪的信號和其他第一次發(fā)生的事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雖然偉大的新發(fā)現(xiàn)是解決舊問題的素材,但這不僅僅是關于銀河系內部發(fā)生的事情。
研究目的:
研究銀河系奇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這個宇宙中最重要的結構之一,并且加深人類對宇宙深層次的認識。
通過研究銀河系內部的恒星遺跡、黑洞、行星間關系等。
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從而為人類的未來探索銀河系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和指引。
●○阿佩普的活力之死○●
2018 年,天文學家首次記錄了我們銀河系的情況。
銀河系內有一個雙星系統(tǒng)(兩顆恒星相互繞行),它們是沃爾夫-拉葉星,是超大質量的垂死太陽。
我們銀河系中的系統(tǒng)背負著名稱2XMM J160050.7–514245,但更為人所知的是它所獲得的昵稱“阿佩普”,取自于混沌之神埃及蛇神的名字。
阿佩普是一個沃爾夫-拉葉星雙星系統(tǒng),它們將在坍塌時釋放出超新星和伽馬射線暴,這是銀河系中前所未有的一個事件。
科學家們觀察到這兩顆恒星緊密地圍繞著彼此旋轉,以風車狀拋出明亮的物質條紋。
至今,科學家們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極快的旋轉。
但可以確定的是,只有具有足夠速度和其他特性的沃爾夫-拉葉星系統(tǒng)才能產生伽馬事件。
●○妖精○●
在宇宙的無垠深處,還有很多神秘而又充滿未解之謎的星球,比如行星9。
這顆巨大的行星位于太陽系之外,一直是天文學家們研究的重點,但至今未被發(fā)現(xiàn)。
然而,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一顆矮行星,它與行星9有著極其相似的軌道和運行速度。
因此,人們開始相信這顆行星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行星9。
這顆矮行星被命名為“妖精”,因為它在萬圣節(jié)前后被發(fā)現(xiàn),但與其可怕的名字相比,它的特別之處更為引人注目。
這顆小行星的軌道非常獨特,類似一條拉長的橡皮筋,需要整整40,000年才能完成一個循環(huán)。由于妖精位于太陽系的邊緣,僅有1%的軌道可見。
因此,人們花費很長時間才能搜尋到這顆神秘的星球。
此外,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妖精是居住在該區(qū)域的三顆小行星中的最新成員,三重奏似乎也由一個巨大的未知物體引導,極有可能就是行星9。
●○暗物質颶風○●
2017年,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被稱為“S1流”的星帶,這一發(fā)現(xiàn)被認為可能會幫助揭示暗物質的真相。
S1流橫跨整個包含太陽系的銀河系區(qū)域,被銀河系撕裂的矮星系的殘留物,但它并不孤單,可能還攜帶著大量暗物質。
暗物質被認為存在于宇宙中,但是科學家們至今仍未找到暗物質的確切證據。
然而,當地球和S1流相遇時,當地的暗物質可能會激增,并且這可能成為對暗物質的首次物理測量。
雖然這是對地球存在威脅的事件,但是對科學家們來說,這是一大好消息。
如果暗物質真的存在,這種現(xiàn)象有助于科學家們了解這種神秘物質。
由于暗物質缺少輻射,難以直接探測,科學家們需要依靠其物理特性和天文現(xiàn)象來確認它的存在。
●○神秘信號○●
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研究著銀河系中心的信號,這一信號被歸咎于暗物質。
然而,一項研究指出,這一信號可能源于遠古恒星而非暗物質。
據了解,這一信號來自于銀河系的中心,即所謂的銀河系凸起。
大量的伽馬射線被擠進了核球,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是暗物質造成的。
而根據信號的平滑度來看,這也符合暗物質的預期。
然而,新的研究表明這一信號來自于恒星,而非暗物質。
科學家們通過分析長達十年的望遠鏡數據得出了這一結論。
他們發(fā)現(xiàn),伽馬射線信號反映了遠古恒星在銀河系中心的位置。這些恒星被稱為毫秒脈沖星,它們有著100億年的歷史。
如果這些遠古恒星與地球的距離足夠遙遠,那么它們發(fā)出的信號很可能會被類似暗物質信號的均勻分布所掩蓋,從而導致科學家們誤認為這是暗物質造成的。
●○有毒太空油脂○●
太空看起來空無一物,但實際上充滿了各種成分,包括電磁輻射、煤煙和灰塵等。
而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太空中還有一種特殊的成分,那就是太空油脂。
太空油脂是一種粘稠的物質,由脂肪族碳組成,是氫鍵碳的油性版本。
通過制造假太空油脂來估算太空中的含量,科學家發(fā)現(xiàn),銀河系中的太空油脂數量比之前預計的多出三倍,約為110億億億噸。
雖然太空油脂可能很臟,有毒,并且容易變得粘稠,但它還是科學界的寵兒。
碳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太空油脂中的這種類型碳是很豐富的。
因此,太空油脂可能有助于解釋銀河系中如何形成富含生命的太陽系,甚至包括我們自己的太陽系。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為什么太空中會有這么多的太空油脂,但科學家們認為,太陽風可能起到了防止其堵塞星系的作用。
●○行星-恒星物體○●
令人難以置信的神秘天體:流氓行星J01365663+0933473
宇宙中有無數個謎題等待科學家去探索和破解。
其中之一就是最近被發(fā)現(xiàn)的神秘天體流氓行星J01365663+0933473,它距離地球約20光年,位于船底座附近。
這個天體初被科學家認為是一個褐矮星,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它的性質非常不同于褐矮星或行星,而是一個介于兩者之間的流氓天體。
這個神秘的天體的確令人難以置信。
流氓行星的體積比木星大,但質量卻是其12倍,這使得科學家們無法輕易地將其歸類為行星或褐矮星。此外,流氓行星具有強大的磁場,比木星的磁場強200倍。
科學家們還在國際數據中心的一項研究中發(fā)現(xiàn),流氓行星的磁場貢獻了其自旋時間的大部分,這些特征讓這個天體引人注目,也使其非常神秘。
而相比其磁場和體積,流氓行星更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年齡和位置。
研究結果表明,流氓行星只有兩億年的歷史,對于宇宙來說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天體。
此外,流氓行星并沒有圍繞恒星旋轉,它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天體。
這種屬性在科學中被稱為“流氓天體”,因為它們沒有任何特定的軌道。
●○古老的傷口○●
銀河系深處隱藏著一道史前傷疤,這可能是人馬座矮星系給銀河系留下的“遺產”。
科學家研究了銀河系的詳細地圖,并發(fā)現(xiàn)了一群不同尋常的恒星。這些恒星表現(xiàn)出與其他圓盤旋轉的恒星團體不同的運動形式。
這些流星太陽相互盤旋,并形成了星團類似于蝸牛殼的卷曲形狀。
通過倒敘這些恒星數據并用之前未曾有過的模型分析,研究人員揭示了這些不尋常的星團形成的原因。
他們發(fā)現(xiàn)大約3億至9億年前,銀河系受到了一場巨大的引力擾動,這場擾動導致了銀河系的一部分被撕裂,形成了這些形狀奇特的星團。
而在這個時期,人馬座矮星系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引起這次巨大擾動的罪犯之一。
之前的研究顯示,人馬座盤可能在大約2億到10億年前被銀河系刮擦過。
這項新研究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支持了人馬座矮星系在銀河系內引起了巨大擾動的理論。
這項研究還發(fā)現(xiàn),銀河系正在從其鄰居射手座取走恒星并將在1億年后摧毀這個星系,這無疑增加了這個發(fā)現(xiàn)的諷刺感和危險性。
●○死去的銀河○●
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恒星,這顆恒星是位于銀河系內且來自另一個星系的“外星人”。
這個星系已經死亡并墜入我們的銀河系。
2018年,在大約200萬次測量之后,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大約3.3萬顆恒星是來自另一個星系的外星人。
這些恒星的移動方式和其他恒星不同,這是因為它們是從一個不同的星系中誕生的。
科學家們利用這些恒星的運動和分析觀察到的化學特征,計算了這個“外星人”星系的年齡和大小,并將其命名為蓋亞-土衛(wèi)二。
大約100億年前,蓋亞-土衛(wèi)二的大小約為我們銀河系的五分之一。
銀河系過去曾蠶食過各種星系,但這個星系的體積使其成為落入我們星系的主要星系。
當蓋亞-土衛(wèi)二墜落到銀河系時,發(fā)生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碰撞,這使得銀河系內部充滿了新的恒星,也解釋了我們的銀河系圓盤如此厚的原因。
●○失散的兄弟姐妹○●
宇宙中的星系是如此巨大和復雜,但它們的命運和相互作用卻是不可避免的。
在當地星系群中,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兩個最大和最重的星系,周圍還有許多小的矮星系。
其中一個非常小的星系是 M32,它在仙女座周圍盤旋,但它的構成卻非常奇怪,幾乎全是核心,缺乏遠古的恒星。
在呈現(xiàn)這種奇怪跡象之前,天文學家對于這個區(qū)域曾經存在的第三個大質量星系感到震驚。
新的研究成果重新分配了仙女座的恒星光環(huán),表明這個不幸的兄弟姐妹仙后星就是 M32。
大約 20 億年前,仙女座可能吃掉了除核心以外的一切,這可以解釋為什么 M32 看起來如此奇怪。
然而,這一發(fā)現(xiàn)還暗示了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相互作用會對它們未來的命運造成巨大影響。
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正在發(fā)生碰撞,雖然還有 40 億年的時間,但這一相互作用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它們的命運。
由于仙女座比銀河系大兩倍,銀河系的命運最終可能與 M32 相同。
這是對銀河系未來命運的嚴峻提醒。
總結:
通過對銀河系的研究,人們也能更好地了解宇宙結構和演化,對外星生命的探索也有著重要意義。
雖然面臨著諸多未解之謎和挑戰(zhàn),但是科學家們將繼續(xù)努力,揭開銀河系的奧秘。
參考文獻:
[1] 利用星震學方法探測小質量恒星的重元素擴散效應[D]. 蓋寧.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8
[2] 轉動恒星的物質拋射效應及演化研究[D]. 王江濤.貴州大學,2017
[3] 《恒星歷指》研究[D]. 李朝暉.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4] 基于LAMOST DR5 OB型年輕恒星刻畫銀河系盤的空間結構[D]. 于揚.河北師范大學,2021
[5] 基于貝葉斯方法的恒星年齡計算[D]. 邱丹.三峽大學,2021
[6] 關于恒星外向流的研究[D]. 徐順福.山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