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巡護隊員互相幫助蹚過湍急的溪流。高黎貢山,素有“生命避難所”“世界物種基因庫”等美譽。這條山脈集中分布著我國約17%的高等植物種類、30%的哺乳動物種類和35%以上的鳥類,是觀察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窗口。2011年,金絲猴新種、世界第五種金絲猴——怒江金絲猴也在這里被發(fā)現(xiàn)。何貴品是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瀘水管護分局的工作人員,負責(zé)對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進行深度巡護,包括巡護森林資源、防范森林火災(zāi)、打擊盜伐偷獵等。巡護之路異常艱難,跋山涉水,風(fēng)餐露宿,與山林鳥獸為友,是他28年間的工作常態(tài)。多年來,在巡護隊隊員們的努力下,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質(zhì)量不斷提高,野生動物棲息范圍不斷擴大,種群數(shù)量逐年增多。統(tǒng)計顯示,1980年以來,高黎貢山共發(fā)現(xiàn)動植物新種600多種。今日高黎貢山,一片生機勃勃、草木欣榮的景象?!斑@就是我們巡護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工作雖然艱苦,但是我們把這些珍貴的動植物保護下來了。”何貴品說,“每次長途跋涉后,和隊友圍著一個火塘、喝一杯清茶、講一堆故事,就是我們最愉快的時光?!毙氯A社記者 費茂華 攝
【資料圖】
7月9日,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巡護隊員相互幫助蹚過湍急的溪流。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7月8日,何貴品(右一)與巡護隊員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巡護中。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7月8日,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巡護隊員在進山前整理背包。新華社記者 徐嘉懿 攝
7月8日,何貴品穿過高黎貢山鹽馬古道上的索道橋,準(zhǔn)備進山巡護。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7月8日,何貴品(前)帶領(lǐng)巡護隊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中行進。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7月9日,巡護隊員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中行進。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巡護隊員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巡護(無人機照片,7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7月8日,何貴品(右)在查看護林員喬新華記錄的菲氏葉猴的行動軌跡。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7月8日,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一名巡護隊員記錄觀察到的猴群活動信息。新華社記者 徐嘉懿 攝
這是7月9日在高黎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拍攝的菲氏葉猴。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7月8日,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何貴品(前)拾起一顆怒江金絲猴最愛吃的山香果。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這是7月8日拍攝的云南大鼯鼠。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這是7月8日拍攝的怒江金絲猴。這只金絲猴從小就被猴群拋棄,如今寄養(yǎng)在姚家坪管護站的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7月8日,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何貴品準(zhǔn)備攀爬懸崖。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7月8日,何貴品(前)帶領(lǐng)巡護隊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中行進。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7月8日,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何貴品(左)在檢查巡護隊員受傷的眼睛。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7月8日,巡護隊員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中行進。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7月9日,巡護隊員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安放紅外相機。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7月9日,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巡護隊員清理紅外相機附近的雜草。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責(zé)任編輯:常林(EK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