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富國基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01
“后視鏡”的視角下,你會在哪個階段布局?理想的狀態(tài)應該是在左側布局,即在第一階段:熊市后期或者市場反彈的初期參與到市場中。但現(xiàn)實往往是右側追高,甚至是在市場偏高的狀態(tài)進入。對于長期的投資者,短期的高低點,都可以作為長期配置的起點,沒有人能夠每次都“買到最底部,賣在最高點”。
02
牛市初期階段,基民往往會更謹慎。每輪周期都是這樣:牛市初期,人們總是過于關注風險;牛市末期,人們總是看不到風險!回顧歷史上四輪底部回升初期的市場,基民都傾向于贖回,實現(xiàn)“落袋為安”,但往往也會錯過后期更大的機會。任何止盈套現(xiàn)的“聰明”行為,最終都會付出代價:要么踏空,要么以更高的價格買回。
03
投資要用“望遠鏡”,而不是“后視鏡”。在牛市初期,上市公司的盈利數(shù)據(jù)都是偏弱的,板塊和風格的差異度主要靠估值變化推動,沒有盈利推動的情況下,投資者很難給一個板塊持續(xù)較高的樂觀判斷。市場表現(xiàn)為牛市初期的各板塊輪漲,但容易造成輪漲后的焦慮。最終,不堅定的人,可能就會被市場的波動嚇退。
04
忘記頻繁交易,或許才能走得更遠。基民的“操作”給收益帶來的損耗率接近-60%。絕大部分客戶在投資基金中的行為并沒有創(chuàng)造更好的收益,反而拉低了最終的收益水平,也印證了那句“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收益負十五”。
05
底部行情分三步走,當前或仍在第一階段。第一階段,信心修復到估值修復是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市場普漲,但投資者一般較為猶豫;第二階段,往往是基本面確認的階段,此時看到驗證的數(shù)據(jù)后,“聰明資金”往往會跑步入場,是超額收益的關鍵階段。第三階段,泡沫階段,隨著投資者的瘋狂買入,市場走向“狂熱”,但最終也會歸于沉寂。
06
2023修復之年,開年即沖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23年勾畫了一幅發(fā)展的藍圖。2穩(wěn)增長、穩(wěn)就業(yè)、穩(wěn)物價是2023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政策著力擴大內需,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放在首要位置,地產政策不斷加碼托底地產投資。從高頻數(shù)據(jù)看,“弱現(xiàn)實”已有向“強預期”收斂的跡象,經濟預期或許可以更樂觀一點。
07
經濟周期底部:二季度是關鍵時刻。以史為鑒,A股市場在經濟周期、金融周期的主導下呈現(xiàn)出牛熊輪換的周期性特征。結合庫存周期、基數(shù)效應,以及消費和地產的底部回升,新一輪復蘇周期或在2023年啟動,也意味著A股新一輪的上行周期或正在開啟。
08
估值周期,是長線價值的完美刻畫。事實證明,無論多好的資產,如果買進價格過高,都會變成失敗的投資。避免A股估值中位數(shù)超過75%分位數(shù)(約45倍)時期,同樣珍惜低于25倍的機會。市場不會對每個人有求必應,不要寄希望于立即兌現(xiàn)。 但正確的邏輯早晚會帶來收益,而過程中,我們必須學會忍耐。
09
五年維度與一年維度:權益資產踏上新的回報周期。如果將混合基金一年滾動收益(用混合基金指數(shù)同比走勢表示)來反映A股資產的回報周期,當下或與2013、2016、2019年類似,均處于歷史上權益基金回報周期的底部區(qū)間,不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后的極端水平。另一方面,歷史上A股每隔五年總會有一輪顯著的行情出現(xiàn),而且行情結構往往與黨的重要會議所確定的發(fā)展目標高度吻合。2023年,很大程度上與2013年類似,2013年是“18大”開局之年,2023年是“20大”開局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