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拇指藥略 作者:西北哽
2019年8月的一天,上海一家叫益諾思的公司找到廣西一家企業(yè),要買猴。
這不是馬三立相聲里的故事。買猴子的益諾思公司,前身是國家上海新藥安全評價研究中心,目前隸屬于國藥集團。做新藥研發(fā)、安全性評估需要開展動物臨床試驗,所以必須買小猴子。
益諾思需要的猴子數(shù)量也不多,就10只。不過,廣西這家叫“桂東靈長類開發(fā)試驗有限公司”還是按照自治區(qū)的要求,向農業(yè)廳進行了備案。
原國家林業(yè)局曾在2012年下發(fā)過《2012-2013年度實驗用猴經營利用額度》的通知,給當時全國34家能夠養(yǎng)實驗猴的養(yǎng)殖場下過指標。當年桂東靈長類開發(fā)公司分到的食蟹猴銷售指標是1000只。
國企用10只猴子都要向省里打報告,就可想而知這猴子多么珍貴了。
實驗用的食蟹猴要多少錢一只?天眼查顯示,2020年1月,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打算買400只猴子,年齡3-4歲,雌雄各半,中檢院開出的采購價是:1200萬元。
3萬元一只猴,這是目前國內實驗猴的普遍采購價格。2018年時同樣是中國政府采購網上的采購信息,暨南大學采購60只母食蟹猴,才花了82萬元,合每只13600元。
就在這兩年輿論都在感嘆“二師兄”身價暴增的時候,可曾想到“大師兄”的價格早已飆上了天?
1
“全世界都缺猴”,這是專業(yè)論壇上網友的一句留言。
藥物在進行臨床試驗前,都需要進行動物實驗。一般藥物的動物實驗都會選用一種嚙齒類動物和一種非嚙齒類動物,嚙齒類的一般是大鼠,非嚙齒類的會選擇比格犬、豬或者猴子。
單抗等生物藥可能會在動物身上引發(fā)免疫反應,因此必須選擇與人類有相似靶標和信號轉導路徑的動物。
簡單的講,生物制劑最好的實驗動物就是猴子。因此猴子的價格這兩年漲得比A股快,主要是與中國生物藥研發(fā)加速有很大的關系。
根據(jù)《2019年度藥品審評報告》,2019年共受理生物制藥注冊申請1179件,是2017年的近一倍。其中1類新藥的注冊申請中,生物藥有127件,占到所有品種的約四分之一。
圖片(中國抗體類藥物申請數(shù)量)
大量的生物藥申請,直接導致一猴難求。
根據(jù)國內養(yǎng)猴大戶——蘇州西山生物的不完全統(tǒng)計,2017年國內主要使用單位的實驗猴使用量為18140只,到2019年這一數(shù)字已經增長為28026只,漲幅達54.5%。
要知道2012年時,國家林業(yè)局確定的猴子利用額度一年才4萬只,這其中還包括了出口的額度。而如今,國內的猴子連自己都不夠用了。
前一陣子有媒報道稱:是因為中國最近“頒布法案限制實驗猴出口”,阻礙美國研制疫苗“拯救百萬人的生命”。
因為新冠疫情,中國在2020年1月26日發(fā)布了《關于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全面禁止了包括猴子在內的所有野生動物的進出口和“任何形式”交易。
2019年美國一共進口了33818只實驗猴,60%以上來自中國。2020年沒了猴子,怎么做新冠疫苗臨床研究?所以美國“疫情控制不力”的這口鍋最后甩到了無辜的猴子身上。
外國人可能不知道:事實上就算沒有野生動物交易禁令,他們能買到的猴子也不會很多。
“猴價指數(shù)”直接反映了全球生物制藥開發(fā)的火熱程度,這個指標比看藥明康德的業(yè)績和泰格醫(yī)藥的臨床試驗數(shù)量還有用,當然也比拿時間當朋友的某瓴要靠譜的多。
2
2月26日,昭衍新藥港股上市,成為第四家A+H上市的CRO公司。
和它的前輩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yī)藥不同的是,昭衍新藥的CRO承上啟下,主要就是進行臨床前動物實驗。
如果把上述四家企業(yè)放一起排個序,那么基本可以串成CRO的一個鏈條:做藥物合成、篩選的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做動物實驗的昭衍新藥——做臨床的泰格醫(yī)藥,當然后續(xù)還有CDMO的專門企業(yè),例如凱萊英。
昭衍新藥就主要會用到小老鼠和小猴子,上面提到的桂東靈長類開發(fā)公司就曾經是昭衍新藥最大的供應商,主要供的“貨”是食蟹猴。
食蟹猴是獼猴的一種,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為喜歡在落潮后在海灘上揀螃蟹吃而出名。當然不光螃蟹,它還吃各種水果和小動物,比如小鳥。和另一種常被用作靈長類動物實驗的恒河猴相比,食蟹猴繁殖速度快,一般母猴4歲就能生小猴。
養(yǎng)猴子是門好生意,昭衍新藥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4年時一只猴子的價格平均為6567元,到2016年就漲到了8220元。公司能多年維持動物實驗領域“業(yè)界一哥”的地位,也多虧了掌控足夠廉價的猴子資源。
不過,仔細看昭衍新藥的小猴子使用量,卻能發(fā)現(xiàn)一絲疑慮。
猴子在昭衍新藥賬面上被列入“生產性生物資產”,2019年時采用成本法計量,當年年底,公司賬面上猴子的原值為403萬元。
但在2020年年報中,昭衍新藥把猴子的計量方法改成了“采用公允價值法”,這導致2020年1月1日開始,公司籠子里養(yǎng)的猴子原值變成了1195萬元。
(摘自昭衍新藥2020年年報)
會計上變更資產的計價方式是常有的,猴子價格天天在漲價,老是用成本價計算也不合適。但公司用猴子做實驗,總得有個譜吧?
昭衍新藥2020年半年報顯示,去年上半年,公司使用猴子共74.66萬元,同時減少了“累計折舊”46.35萬元。不明白猴子的“累計折舊”怎么算,可能指的是年老猴子吧,總之半年之內,昭衍新藥至少用掉了價值70多萬的猴子。
不過,在2020年年報里,昭衍新藥全年的“處置”猴子金額卻變成了11887元,按現(xiàn)在的行情價格,連半只猴子都買不到。昭衍新藥在老鼠的處理上更加“奔放”:2020年上半年,公司“處置”了價值82524元的老鼠,但到了年底,賬面上“處置”老鼠的金額變成了0。
(摘自昭衍新藥2020年半年報)
猴子在漲價不假,難道老鼠價格也跟著漲價?
在進行會計計價方法轉換的過程中,昭衍新藥的猴子和老鼠都經歷了“死而復生”,這恐怕很難用“會計操作”四個字一筆帶過。
除了財務上的瑕疵之外,昭衍新藥在養(yǎng)猴子的整體方向上,或許也有小小的問題。
根據(jù)中國產業(yè)信息研究網發(fā)布的《2019-2024 年中國實驗動物行業(yè)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2016年國內實驗動物的市場規(guī)模為16.3億人民幣,2017年達到20 億人民幣,2019 年達到30億人民幣。
現(xiàn)在CRO行業(yè)的整體趨勢是上游不斷擴大基礎產能,以應對下游膨脹的需求,像藥明康德,已經在幾年之內,已經可以追趕三星、勃林格殷格翰這樣的水準國際巨頭,這不得不說是國內蓬勃的生物醫(yī)藥產業(yè)最鮮明的寫照。
上游供給的擴張是產業(yè)發(fā)展走向新階段的開始,但前面是未知的。到底是上游盲目看好而擴張,還是真正看到行業(yè)前景,誰也說不好。
只是猴子不好養(yǎng),三四年才能供實驗使用。不知道今天養(yǎng)的小猴子,身價還會不會一路走高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