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價格低廉的天然氣,近期一躍成為大宗商品漲價王,美國天然氣期貨合約價格,到8月18日,漲到了每百萬英熱單位4.2美元,是去年的兩倍。亞洲過去一年暴漲了6倍,歐洲14個月內瘋漲10倍。在很多國家,從消費者到企業(yè),都能感受到天然氣價格暴漲帶來的壓力。
亞洲漲6倍 歐洲漲10倍 天然氣成漲價王
近期天然氣一躍成為今年年內漲幅最大的大宗商品。市場數(shù)據(jù)顯示,過去一年里,亞洲的液化天然氣價格暴漲近600%;歐洲天然氣漲幅更為驚人,7月份價格較去年5月份相比增長超過1000%;就連天然氣資源豐富的美國也頂不住了,日前氣價已創(chuàng)下近10年來最高水平。
天然氣不斷上漲的價格,也在不斷推升著各國對通貨膨脹的擔憂。
CNBC記者:天然氣價格上漲是通貨膨脹的幽靈,已經成為拜登政府的經濟和政治阻力。
可以說,現(xiàn)在天然氣行業(yè)是賣方市場,俄羅斯、卡塔爾等主要的天然氣出口國則成了“香餑餑”。其中最不好受的當屬歐洲買家,此前有消息指出,由于不愿向烏克蘭支付高昂的過境費用,7月以來俄羅斯對歐洲出口的天然氣總量較6月份減少了10億立方米。
史上最熱夏天 引爆天然氣價格
在很多人印象中,天然氣需求旺季在冬天,為何今年天然氣市場會出現(xiàn)淡季不淡的情況呢?大漲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在美國西雅圖一家電器商店門口,一大早就有十幾個人排隊等待購買空調。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2015年至今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年。入夏以來,美國西雅圖炎熱的天氣正在導致制冷設備四處脫銷,同時脫銷的還有天然氣。由于美國當?shù)靥烊粴鈨α控S富且價格低廉,歐美地區(qū)有使用天然氣作為供電燃料的傳統(tǒng)。但隨著北半球熱浪來襲,制冷負荷顯著增加,天然氣需求激增,價格隨之上漲。
此外,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天然氣供應缺口越來越大。亞洲、歐洲、美國天然氣庫存開始下降,價格一漲再漲,活脫脫就是“第二個鐵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