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廣發(fā)基金聯(lián)合上海證券交易所在廣州舉辦“十七年十七城”上交所ETF高峰論壇,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荀玉根發(fā)表主題演講,就中國資本市場未來方向和投資策略作了深入分析。
荀玉根認為,當前宏觀流動性整體仍較好,微觀資金依然充裕,盈利回升周期尚未結束,預計在明年初達到盈利高點。對應到A股市場,整體來看目前高估的行業(yè)占比不到兩成,盈利及市場情緒支撐牛市繼續(xù),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的半年時間內,市場整體中樞有望繼續(xù)上移,機會也會相對比較均衡;具體來看,建議重視相對低估的大金融、需求端邊際好轉的新老基建以及目前估值盈利性價比已經改善的消費板塊。
當前宏觀環(huán)境較好
拉長時間來看,A股正處于長牛階段。隨著我國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推高上市公司ROE,同時人口結構改變資產配置環(huán)境,A股可能會復制1981年到2000年美股的長牛形態(tài),股市從交易走向配置,估值中樞上移。但他同時指出,長牛并不是每年、每個月都漲,而是由小牛熊構成,每三四年可能出現(xiàn)一次下跌,即投資時鐘的滯漲階段,整體來看是震蕩上行的。
當前的A股處于什么階段?從宏觀經濟周期角度分析,荀玉根認為,這次全球經濟周期特征類似2008-2011年,均經歷了“危機-放水-復蘇-通脹”階段,且中國經濟復蘇領先于海外。其中,2021年的宏觀大背景則類似于2010年,政策前緊后松,市場先抑后揚。
隨著政策的微調,荀玉根認為,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大概率屬于政策偏暖的窗口期,股市面臨的宏觀環(huán)境相對較好。
盈利驅動牛市繼續(xù)
決定股價趨勢的核心因素有三個變量,即資金面、基本面、情緒面。由于三個變量的變化有先后關系,出現(xiàn)在不同階段,驅動市場上漲的力量不同,所以市場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特點。2019年的市場是資金面驅動,2020年是資金面+基本面驅動,2021年則是基本面+情緒面驅動。
今年資金面整體維持相對寬松格局,宏觀流動性較好。微觀資金依然很充裕,歷史上資金與行情呈“牛市入,熊市出,震蕩市緊平衡”的關系,2019年、2020年股市分別凈流入0.9萬億、1.9萬億資金,2021年至今已凈流入1.5萬億。
基本面不斷向好。從歷史規(guī)律來看,上市公司的盈利周期上升和下行大概都會持續(xù)7個季度。目前這一輪盈利周期中,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2020年二季度開始回升,ROE 2020年三季度開始回升,這意味著盈利回升周期尚未結束,預計將于明年一季度達到盈利高點。
同時,從市場交易換手情況、外圍貿易環(huán)境變化等方面來看,情緒面也慢慢有所恢復。
未來半年看好三大領域
從歷史來看,牛市達到高點時,特點是行業(yè)普遍高估。荀玉根認為,當前市場整體風險不大,目前高估的行業(yè)占比不到兩成,盈利及市場情緒支撐牛市繼續(xù),市場整體中樞有望繼續(xù)上移,機會也會相對比較均衡一些, “攜手邁向新高度”。
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的半年時間內,他認為大金融、新老基建、消費這三個領域值得關注。相對低估的大金融、需求端邊際好轉的新老基建以及目前估值盈利性價比已經改善的消費板塊。
首先,要重視相對低估的大金融。從漲跌幅、估值分位數(shù)、基金持倉、交易占比等四大角度分析,大金融板塊相對安全。隨著穩(wěn)增長政策逐漸加碼,從寬貨幣走向寬信用,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尤其是券商,基本面強、盈利表現(xiàn)好,且與股市表現(xiàn)相關性強,在牛市成交量持續(xù)放大的背景下,有望迎來上漲。
其次,看好需求端邊際好轉的新老基建。新基建主要是硬科技,其背后邏輯是政策紅利+技術紅利,使得板塊基本面不斷向好,當前景氣度較高。老基建中主要是與市政工程建設相關的工程機械、建材、建筑等行業(yè),當前估值盈利性價比已經改善。
最后,對于消費板塊,他認為,經濟完全企穩(wěn)、疫情完全過去,才會迎來反轉。但今年以來,消費板塊調整明顯,目前估值已經消化很多,短期內或迎來跟隨式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