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網 作者:王小芊
三季度行情已然收官,哪些基金產品獲得了自家機構的鼎力支持?
(資料圖片)
回顧三季度,權益市場持續(xù)動蕩,新基金發(fā)行也受到了“寒流”侵襲。在此環(huán)境下,機構通過向旗下基金注入“真金白銀”方式表達了對自家產品的堅定支持。
就第三季度的情況而言,華泰資管、國君資管、國泰基金等機構出手自購(本文以區(qū)間凈申購為統(tǒng)計口徑,下同)的金額較高,多家機構將資金投向自家的新發(fā)產品,表達了對產品的支持和對后市行情的樂觀情緒。就前三季度的數(shù)據來說,華寶基金、景順長城基金、中銀基金等機構自購的金額較高。
機構出手助力新基銷售
根據的統(tǒng)計數(shù)據,華泰資管、國君資管兩大券商資管公司包攬了三季度公募產品的自購 “冠亞軍”,華泰資管合計自購2.1億元,國君資管合計自購1億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國泰基金,合計自購6900萬元。
具體來看,華泰資管季度內僅出手兩次,但累計金額較大,一筆1000萬元的資金自購了一只混合型基金,另一筆2億元的資金則自購了一只債券型基金,這只基金就是今年7月新發(fā)行的華泰紫金添鑫30天滾動A,發(fā)行的規(guī)模正好是2億元。
相比之下,國君資管的自購則相對更頻繁一些,季度內共出手九次,其中包括合計4506萬元的混合型基金自購,合計5002萬元的債券型基金自購,以及合計800萬元的FOF自購。最大的一筆自購資金投向了國泰君安穩(wěn)債雙利6個月持有A,該基金成立于今年7月,發(fā)行規(guī)模為0.4億元。
國泰基金季度內共自購三次,其中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分別自購1000萬元,F(xiàn)OF基金自購4900萬元。國泰行業(yè)輪動一年封閉A被自購的力度最大,該基金成立于今年7月,最新披露的規(guī)模為2.25億元。
此外,季度內出手自購金額較高的機構還包括華夏基金、華安基金、永贏基金、財通資管、創(chuàng)金合信基金、興證全球基金等,這些基金對自家產品的區(qū)間凈申購均超過了40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被機構重點自購的產品,諸如華夏國證疫苗與生物科技A、華安積極養(yǎng)老目標五年持有、永贏優(yōu)質生活A、財通資管鴻慧A等,大都是今年三季度新發(fā)的基金。這一方面與三季度的新基發(fā)行情況相吻合,即在發(fā)行不夠火熱的市場中,機構有一定動力對新產品進行自購,助力產品發(fā)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機構對后市的信心,即機構認為當前仍是投資的好時機。
前三季機構資金頻繁申贖
綜合前三季度的情況來看,共有17家公募機構和券商資管的產品自購超過1億元。就自購金額來說,華寶基金、景順長城基金、中銀基金分別位列前三。
華寶基金今年前三季度累計自購約62億元,其中,貨幣市場基金是自購的大頭,合計自購61.3億元。除此以外,股票型基金自購1100萬元,混合型基金自購3898萬元。景順長城基金也是類似情況,累計參與自購的22億元資金有21.6億投向了貨幣市場基金,其余3000萬元投向了股票型基金,21萬元投向了債券型基金,2000萬元投向了FOF。
中銀基金的情況則略有不同,前三季度累計參與自購的5.4億元中,有1357萬元被投入股票型基金,9741萬元被投入混合型基金,1.6億元被投入債券型基金,1.9億元被投入貨幣市場基金,2500萬元被投入QDII基金,4000萬元被投入FOF,分布趨于均衡。
此外,年內出手自購金額較高的機構還包括工銀瑞信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平安基金、國泰基金、建信基金、華安基金、招商基金、長江資管等,這些基金對自家產品的區(qū)間凈申購均超過了2億元。
就前三季度的自購次數(shù)來看,基金公司的自購發(fā)生得非常頻繁。為首的華富基金年內申購高達四百余次,景順長城基金、中信保誠基金、平安基金、中郵創(chuàng)業(yè)基金等申購也多達兩百余次。與此同時,自購贖回的頻率也不低,比如華南一家公募在三個季度內的自購贖回就高達五百余次,累計凈贖回高達15.8億元。
從今年前三季度基金公司自購產品的類型上看,混合型基金是自購的主要類型,合計凈申購22.7億元。除此以外,股票型基金合計凈申購12.2億元,貨幣市場基金合計凈申購15.5億元,均超出了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