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普通人談到投資大佬,會覺得他們職業(yè)生涯足夠長、智慧足夠豐富、策略又神秘,并且做到了長期無法復(fù)制的優(yōu)秀業(yè)績,仿佛是奇跡一般的存在。其實不然,投資大師并不神秘,但他們身上有許多特質(zhì),值得我們研究甚至“抄作業(yè)”。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樂》這本著作中介紹了多位成功的投資者。這本書的作者威廉·格林是一名記者,他通過大量采訪,近距離接觸各類投資大師,用大量詳實的材料,勾勒出成功投資者的特點。
【資料圖】
那么到底是哪些共同因素促成了這些投資家們的成功呢?威廉·格林發(fā)現(xiàn)了一流的投資名家的一些共同特質(zhì):他們都是長期主義的踐行者、擅長忍耐的紀律奉行者、冷靜又堅韌的投資者。在他們身上有著最明顯的三重特點:
嚴格自我管理
與巴菲特和芒格一樣,威廉·格林筆下的成功投資家都具備專注的品質(zhì),并且對自己的事業(yè)全力以赴。
“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毀滅”,這句名言出自約翰·鄧普頓,他被譽為“20世紀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jīng)理人”。
鄧普頓以嚴格到苛求的時間管理著稱,他對時間的管理精確到以分鐘為單位。
鄧普頓的同事回憶說,“我第一次與他會面時,他說,‘4點02分到我這里來,4點13分我還有個會。’”
威廉·格林回憶道,約翰·鄧普頓可以同時處理兩件事情。當威廉·格林與鄧普頓見面時,鄧普頓一邊回答問題,一邊把將要送給記者的一本書的關(guān)鍵段落劃了出來。而此時,鄧普頓已經(jīng)85歲高齡了。
約翰·鄧普頓以性格堅韌著稱,白手起家,最終成了億萬富豪。他生活在巴哈馬,這里擁有眾多娛樂休閑設(shè)施,但是他平時只會去海中練習(xí)在水中步行,并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高爾夫、網(wǎng)球上。從他平時的時間管理和娛樂方式可以看出,鄧普頓有著嚴格的自我管理,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傾注在工作上。
時刻保持獨立
鄧普頓、巴菲特等大師都有非常寶貴的特點:“他們愿意孤獨,愿意持別人不看好的立場,他們內(nèi)心堅守一種很多人不具備的信念”?!霸敢夤陋殹鄙鷦咏沂玖艘粋€重要理念:最出色的投資者總是與眾不同的。他們走自己的路,不被外界噪聲干擾。
約翰·鄧普頓在紐約待了一段時間后于20世紀60年代移居巴哈馬生活。自從搬到這里之后,他的投資業(yè)績有所改善,他認為因為遠離了人群后,對各種投資觀點有了心理疏離感。剛搬到這里時,他訂閱的《華爾街日報》常常會延遲幾天送達。對于一位長期投資者來說,這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股市是一個“羊群效應(yīng)”非常突出的領(lǐng)域,成功的投資家們有時候刻意地遠離人群,正是為了讓自己避免掉進“羊群效應(yīng)”的陷阱,從而保持清醒獨立的判斷。
敢于逆向思維
成功的投資家不僅能夠堅持獨立思維,而且還普遍具有逆向的特征。
橡樹資本的霍華德·馬克斯是個逆向思維的高手。在他看來,任何資產(chǎn),無論其多么丑陋,只要價格足夠低廉,它就值得購買。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時候,市場悲觀到了極點,霍華德·馬克斯逆勢殺入,這次成功的操作讓他一戰(zhàn)成名。在危機最嚴重的時候馬克斯總共投資了大約100億美元,最終它們帶來了接近翻倍的收益。
他描述自己喜歡在無人問津的池塘中捕魚,在陷入困境的公司中淘金,在投資者回避的領(lǐng)域中發(fā)掘價值。這就是頂級高手的逆向投資思維。
豐富的閱歷成就了投資大師,普通投資者可以從他們身上學(xué)習(xí)到很多東西,但是以上三條是最重要的底層邏輯,也是投資中最重要的原則,值得深度研究并且不斷在實踐中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