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今年以來,內地ETF市場擴容勢頭不減,公募爭相布局。在香港,基金公司對ETF市場的爭奪也日益白熱化。多家基金公司(香港)表示,香港ETF產品和內地ETF產品無論從投資者需求還是產品類型上都有較大區(qū)別,需要根據自身的競爭優(yōu)勢,走出差異化競爭道路。
華夏基金(香港)收購
加拿大資管機構ETF產品
日前,華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收購并接管加拿大BMO環(huán)球資產管理在港發(fā)行的7只ETF。華夏基金(香港)介紹,這筆交易為中國香港市場規(guī)模最大的ETF收購,此次收購的7只ETF包括亞洲美元投資級別債券ETF、納斯達克100ETF、MSCI亞太區(qū)房地產ETF、香港銀行股ETF、亞洲高息股票ETF、MSCI日本股票(美元對沖)ETF、MSCI歐洲優(yōu)勢股票(美元對沖)ETF。根據彭博數據,截至2021年6月2日,7只ETF資產總值約為43.6億港元。
據介紹,此次收購之前,華夏香港已經擁有境外最大的跟蹤A股的ETF華夏滬深300ETF,規(guī)模逾220億港元。此外,華夏還擁有在港最大美股ETF產品線,包括華夏納斯達克100ETF,華夏DIREXION納斯達克100每日反向(-2X)產品等,以及在港發(fā)行規(guī)模最大的亞洲債券ETF——華夏亞洲美元投資級別債券ETF,規(guī)模接近19億港元(彭博,截至6月2日)。
中資機構迎頭趕上
目前,香港市場ETF整體規(guī)模超過4000億港元,有26家ETF發(fā)行商,道富、恒生與貝萊德為最大的三家ETF發(fā)行機構。近幾年,中資機構規(guī)模增長較快,華夏香港和南方東英等在香港作為中資頭部ETF發(fā)行商,在ETF和杠反產品上做積極布局。
6月1日,南方東英恒生科技指數ETF作為首對滬港ETF互通產品在上交所與港交所同步上市。目前其規(guī)模超過100億港元,是全球最大的恒生科技指數ETF。據南方東英介紹,截至3月31日, 南方東英管理資產總額超過100億美元(約合640億人民幣)。其中,南方富時中國A50ETF,目前規(guī)模達107.6億元人民幣。工銀南方東英富時中國國債指數ETF直接投資中國在岸國債,首發(fā)規(guī)模6.7億美元,也是全球最大的純國債ETF。據華夏香港介紹,截至今年5月31日,公司管理規(guī)模約540億元人民幣。
不過,兩地投資者需求不同。在香港的資產管理機構是否有能力服務海外投資者,推出符合國際投資者標準的中國ETF產品,成為關鍵。
嘉實國際表示,內地ETF市場以境內機構投資者為主,產品追蹤境內資產如A股或人民幣債券。由于海外投資者在香港ETF市場的參與越來越多,過去幾年,在香港發(fā)行的內地主題相關ETF產品不斷增加,資產規(guī)模增長迅速。
談及未來在香港和內地市場產品線布局的差異化“打法”上,華夏基金(香港)表示,公司現已擁有兩條業(yè)務線,一是收購BMO后擁有的亞洲和全球策略,無論是主題還是寬基,會繼續(xù)延伸這條業(yè)務線,做更多獨特的大中華策略以外的精品。第二,回到中國的產品,市場資產配置布局的變化剛剛開始,現在的產品遠遠沒有滿足底層客戶的需求,公司會在中國策略上繼續(xù)深耕。
嘉實國際表示,發(fā)展ETF是嘉實國際今年的重點。今年3月,公司發(fā)行了嘉實中證滬深300 ESG領先指數ETF,接下來還將在新加坡等地區(qū)發(fā)行一系列聚焦中國A股的主題ETF。未來將繼續(xù)致力于在香港及海外市場布局中國股債相關的ETF產品,滿足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高標準需求。
博時國際表示,未來,公司將實現科技板塊的網狀布局,通過兩個維度交織:一個維度將聚焦大中華地區(qū)的科技細分板塊,另一個維度將通過投資技術升級實現不同貝塔倍數,從而為境外投資者有針對性的提供平層及杠反差異化標的選擇。此外,借助互聯互通大背景,博時國際也將積極參與各類跨境通項目,在國別和不同地域上實現產品線覆蓋。
易方達基金(香港)表示,兩地的投資者結構和交易機制都有明顯差別,因此策略需要更加有針對性。既要發(fā)揮在內地市場的經驗和專長,又要與香港市場的具體情況相結合。要清楚目標客戶群體的特點和需求,根據自身的競爭優(yōu)勢,去走出一條差異化路線。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